為什麼你得不到父母的支持?

「要」與「給」

跟爸媽處不好的子女們,犯什麼毛病?就是搞不清楚遊戲規則,就會搞得一塌糊塗,痛苦不堪。你沒有給出應該付出的溝通,相對就得不到支持。你給的溝通越多,你得到的支持也就越大。

爸媽也想支持你,偏偏你就是不溝通,要不然給的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溝通;那也就算了,你還堅持要他們支持你,他當然不會答應。以生意上來說,就是沒辦法成交,因為你給的東西並不是人家要的。

所以,你要懂得「要」,也要懂得「給」。

什麼叫「要」?你要知道什麼是你要的,你知道你要得到這個東西,然後,你要千方百計去得到。你得去告訴人家這個是你「要」的,這個叫「要」。

相對於「要」的另一面,則是「給」,這是施與受的關係。既然你要這個東西,你也要給予對方他「要」的東西。你要爸媽給你支持,就要給他們足夠的溝通。只要你給的份量足夠,讓人舒服也滿意,你要的支持與空間就會夠多。

如果你想要幹一件事情,爸媽說:「好,我支持你。」

「我幫助你。」

「我成全你。」

「我祝福你。」

這都是會讓子女感到無比的快樂、感動,因為你要的就是這個。

你不要以為父母一定要子女待在他們身邊陪他、養他或是給他錢。這些事情你都可以做,但是你所要的支持跟空間,包括所有物質上的資源,都有辦法用溝通來交換。

一般子女最大的問題,就是不懂要怎麼溝通,講出來的話不對焦,或是沒有意願、溝通量不夠多,所以問題百出。你講話支支吾吾的,甚至一句話都講不出來,爸媽聽了當然不會爽。

世界上可以讓人感到爽的事情,就是好好地溝通,包括了撒嬌、向人示意、會請安、講心事、告訴對方你想他,可愛的講話……就是要講話而已。

要跟給、施跟受,兩端要很平衡。如果你只是一天到晚要得到爸媽支持,卻連一點溝通都不願意給,甚至還評估貶低爸媽;當你沒得逞的時候,就擺臭臉給他看,變成兔崽子、不肖子,就跟搶錢的土匪沒什麼兩樣。

回去當乖兒子的時候,都是假的,坐在那邊裝乖,心裡卻是百般的不願意,沒多久就坐不住了,很快就想要走人。如果你是爸媽,會不會很生氣?因為真正溝通的量太少了。你何必違背自己的意願,去當爸媽的乖兒子?最後紙包不住火,就會搞得雞犬不寧。

其實,你不需要對爸媽的意見「照單全收」,你只需要和顏悅色地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就行了。如果你勉強自己,就不會真心誠意地去做他們要你做的事。

當然,爸媽也不是笨蛋,他們也看得出來你是虛情假意的嘛。要是你多養了幾個小孩,自己當了爸爸、媽媽,就能深刻體會這當中的關係與感受了。

Share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