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話:

02-8712-2800

Email:

hcfg.tw@msa.hinet.net

營業時間:

週一至週日:09:00-21:00(除週一、五、日)


 

自然的溝通

孩子需要的第一個條件,就是能夠跟父母輕鬆、自然的講話。這裡稍微解釋一下,何謂「自然的溝通」。

 

在許多時候,孩子常常只是希望說些話、發表一些想法,就像跟同學或朋友那樣講話百無禁忌。

所謂的自然,指的就是沒有壓力、沒有地位高低的分別,不會刻意講一些讓對方無法接下去的話。

 

尤其在親子之間的談話中,最常出現的就是評估跟貶低的字眼。只要父母說話壓抑到孩子,孩子就不會想繼續說下去了。

比方說:「騙肖仔,以為我沒唸過書喔?」

「你先做好自己的功課,別問那麼多啦!」

「管好你自己就好了,管人家那麼多幹嘛?」

「不要以為你自己懂很多……你還差得遠呢!」

「你怎麼那麼笨?這樣講當然是錯的!」

 

當對話裡參雜了這些壓抑或貶低的負面情緒,話就講不下去了,當下的溝通也會停止。

 

溝通要能夠自然,就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則。談話裡不該有的,是那些帶有情緒性的字眼,不要給一些壓抑、負面的想法,或是用看不起的口氣去貶低孩子。

不管你同不同意,都應該要給予空間,讓對方可以好好的講完。

 

如果爸媽的表情很兇、臉很臭,或總是表現出一副嘲弄的樣子;別說是小孩了,只要是正常人都不會想理你。

 

小孩子常會覺得跟父母講話搭不上線。不管父母講什麼,好像都會有很多的阻礙或是不對焦──你講的明明是這個,他講的偏偏是那個,就對不上話了。久而久之,就話不投機了。

 

其實,小孩子就希望跟爸媽講話不要有壓力,能夠很順暢的溝通。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父母親,只是鳳毛麟角。

 

接受與肯定

只要孩子的選擇是正面的、合理的,做對的事情,而不是不品格、不正當、不合法的,父母都應給予正面的接受與肯定。

比方說,孩子要去幫朋友搬家,或是跟同學計劃一起推行環保活動,或是他自發性地想要學習,不管他的興趣是什麼,父母都該要予以肯定。

 

但是,若孩子嘲笑別人、投機取巧、偷東西,或是陷害他的朋友,當父母的人就不該去肯定或擺出一副沒什麼關係的態度,這樣便會讓孩子是非不分,也寵壞了他們。

 

也有些時候,爸媽會吝於給孩子肯定。一來是怕孩子變得過度驕傲,二來是擔心他被肯定之後過於自負,就停在那兒不肯再努力進步了。

其實,為了怕孩子得意忘形而不給予肯定,是不必要的顧慮。孩子是越被鼓勵就會越會上進,不必庸人自擾。

不過,也有些情況是父母自己不願意給予肯定,甚至還說風涼話:

「有什麼好得意的?有什麼了不起?」

「你拿第一名又怎樣?比你強的人滿街都是!」

「很會打球要幹嘛?考個好學校才有用啦!」

「現在交女朋友,想花我的錢是不是?等你以後會賺錢再說啦!」

「你去考也不會上的啦,你沒那個狗屎運的。」

這些父母不但不肯給予肯定,甚至還加以嘲諷,對孩子而言是非常大的傷害。

如果爸媽總是給予非常正面的肯定,孩子會覺得被愛、被信任,做起事來會更認真,也更喜歡自己的父母。相反的,如果父母的回應態度總是冷嘲熱諷,孩子就會感到心灰意冷,除了變得沒自信之外,做事情也提不起勁,甚至變得憤世嫉俗,覺得人生沒什麼意思,未來沒有希望。

「肯定」的動作,一定要用在孩子做對事、有好的表現,或是他真的有進步的時候,這些都是努力付出之後得到的結果。例如,當孩子學會變魔術或翻跟斗,或學會彈琴、修理電器,或持續地保持房間整齊,上學不會忘東忘西,功課永遠準時完成,像這樣的事情就要給予肯定。

不過,「肯定」並不等於「放任」,父母不能肯定孩子的任性,或是根本沒什麼東西好肯定,卻胡說八道一番。例如:

「哇,我的兒子最棒了,做什麼都好!」

「你好強,真聰明,將來一定會成功的!」

「我女兒說了算,她說好就是好。」

爸媽的態度就是:不管孩子幹什麼都沒關係,一切都無所謂,反正孩子是無敵的天才……這種肯定就會讓孩子被竉壞而墮落。反正父母保證什麼都好,就算天塌下來也有人頂著,日子久了,孩子就不負責任了,變得任性放縱,甚至還真的相信自己天下無敵,講出來就真的叫人傻眼了。

小孩子很希望父母為他站台,認同他所做的事情,接受他的想法。不管今天你在社會的地位如何,或是你闖出了什麼事業,擁有什麼樣的才華,心裡都還是希望父母能以自己為榮。

 

了解與支持

孩子很想要父母的了解,知道他喜歡什麼東西、有什麼興趣或嗜好,或是他喜歡的生活形式。

譬如說,你喜歡彈吉他,你當然會希望父母支持你彈吉他。你很喜歡打籃球,心裡當然會希望父母支持打籃球;你喜歡音樂,就會希望父母支持你學音樂。

前一點所提到的「肯定」與「接受」,只是得到父母的認同,拍拍手說:你做得好、你這樣是對的,或爸媽與你的想法、感覺是一樣的。當孩子覺得做到了,父母可以接受他達到某種水準並表示喜悅,這就是一種肯定。

 

至於「了解」與「支持」,程度就更深了。這並不只是說一個「好!」,或告訴你「哇!你好棒!」的感覺而已。

 

「了解」與「支持」已經包括了認同、接受與肯定,但它還加上了生活上的身體力行。除了知道你的想法、怎麼回事,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發展,同時也能明白孩子的選擇,進而願意與你一起同行,給予空間去自由發展。

 

這種感覺,就是讓孩子知道父母跟自己是同心的,是同一條船的,不管是要一起前進或是決定放手一搏,他們都會挺你到底。在人生裡所遇到的狀況,經常是支持孩子嫁給她愛的人,或支持孩子想要走的路線、選擇的工作行業或生活形式。

 

有些時候,爸媽自己並不贊同某些觀念,但他還是了解孩子的決定,也支持他去做這樣的選擇。這需要非常大的氣度,且雙方在溝通的困難度頗高;許多父母就是做不到,所以跟孩子決裂甚至反目成仇。

 

但也有些時候,孩子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,努力奮鬥了十年甚至過了大半輩子之後,有一天終於得到父母的「肯定」──努力了這麼久,他們終於願意點頭了。這就是為人子女者想要實踐夢想,在人生旅途中要親身經歷的一個體驗。

 

最好的情況,是父母都能接受、能了解,也支持孩子的想法。但說得很容易,要做的時候就是做不到,常要等到數十年之後才能認同。有些個性比較鐵齒的父母,寧願選擇一輩子抗爭到底,讓孩子永遠得不到支持,自己也沒辦法釋懷,最後雙雙抱憾而終。人生最大悲哀,也莫過於此吧!

 

孩子長大了,會有他自己的哲學、想法跟觀點,父母願意花精神去體會孩子這麼做的心意,了解之後能夠去給予支持,是天底下最可貴的情操。比方說,你很喜歡音樂,父母了解你有這方面的天賦,無條件支持你以後會走音樂相關的路線。有些父母雖然願意了解,卻不願意給予支持,一直提出反對的意見,這就是小孩之所以會跟爸媽唱反調的關鍵原因。

 

2773 共瀏覽人數 1 今日瀏覽
Share

相關文章

發表迴響